欢迎来到广西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自治区优秀教师韦秋文、黄华、侯华新、李俭、李德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10-25    作者:宣传部    

韦秋文:做学生的知心人

韦秋文,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6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就职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科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14年底至今专职于临床教学管理岗位,担任教务部部长、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负责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管理、教师工作及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管理运行,并坚持《儿科学》《临床技能学》课程的一线教学工作。

善于运用教育学的理论,因势利导,开展教学活动。“学习是新旧知识的遇见,没有联系的孤立的知识很难习得,没有互动的单向灌输很难实现教学效果。要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知晓和遵循学习的规律很重要。”在韦秋文看来,医学课程知识点繁多,如果照本宣科,学生难免注意力不集中,感觉枯燥单调。她引用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诊断。一堂课下来,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还学会将课本知识解决案例的临床问题。韦秋文的课堂,师生互动的小组活动和讨论都特别多。在负责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培训中,韦秋文放弃节假日休息,在院校领导的领导下带领培训教师团队命题审题,创建题库;担任培训教师示范指导;策划组织每年30余次的竞赛测试;逐一与选手谈心,及时进行情绪疏导,指导选手调整心理状态,鼓励选手树立勇于担当、自我成长、为校争光的坚定信念,被尊称为“好老师、好妈妈、知心大姐姐”。

为了让自己时刻以最充实的状态站在讲台上,韦秋文利用一切机会全方位提升自己。学校要以创办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地方医科大学为目标,但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一直存在语言交流和沟通理解的难度。为了让自己和留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沟通,韦秋文刻意要求自己在授课和交谈全程使用英语。近十年来,为了提高教学能力,已经是临床专家的韦秋文自愿选择暂时停下临床工作,去争取每一个教学能力提升的学习机会。如今,她是教育部来华留学品牌课程《儿科学》教学团队核心成员,开发了《发热出疹性疾病》全英讨论式教学设计,带头开展对分和翻转课堂、CBL、TBL、PBL、信息化课堂反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多次在校内外开展示范授课。

从2014年底专职进入教学管理岗位,韦秋文在管理中不断探索教学培训的最佳解决方案。她负责组织细化优化第一临床医学院本科教学环节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表单制教学绩效考核机制。带头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一流课程建设等教学实践,主持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和示范教学。韦秋文是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临床技能学》教学团队核心成员、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儿科学》骨干教师、大学生临床技能协会指导教师,她牵头开发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临床技能综合教学项目、AR+高端模拟人教学项目,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新编教案、课件及教材,拍摄微课,建设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多形态教学课程。作为广西医科大学教师培训专家库成员,韦秋文是老师们的“资源库”和“定心丸”。她大力推进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学理念更新,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并在自治区级和国家级的微课比赛、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创新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黄华:医学教育改革的先锋者

黄华,2000年起任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教研室主任。三十余载从教从医路,凭着对儿童口腔医学的热爱,为祖国培养医学人才的使命感,一刻不停歇地在教师岗位及临床岗位上推动着医教协同发展,勇于尝试,不断创新。先后获得广西医科大学“最受欢迎的老师”、“优秀教师”、“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等称号。

长期以来,黄华坚持教育“德”为本,立德树人,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她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儿童口腔科是守护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阵地,在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无论在理论课堂上还是临床带教中,黄华最经常强调的就是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在理论课上,她总是会向医学生们展示自己在临床上收集的“震撼”病例,病例中的孩子或满口蛀牙,或有各种原因导致的颜面及牙合发育障碍。此外,她坚持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宣传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给孩子们免费口腔健康检查、涂氟。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黄华带出的学生,都将“口腔疾病预防从娃娃抓起”的观念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他们也带着这样的理念,去关爱他们遇到的病人,传授给他们的学生,影响着更多的口腔从业人员。

教育“践”为重,岗位胜任,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如何能让坐在教室里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诊室里接诊的病人身上;如何能让医学生又快又好地完成能岗位胜任的好医生转变,这是黄华时常在思考的问题。因此,她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基于病例的学生参与式”的医教协同教学方式推广。为了让学生们能看到更多更典型的病例,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口腔临床的摄影技术、还带团队进行了头影测量软件及儿童口腔健康管理软件的开发。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她收集的典型病例超过千例,随访时间长达十年,出版《儿童咬合诱导——思维与实践》专著,建立了学科的典型病例库,成为学生和年轻医师实用的辅助教材。

教育“活”为先,推进改革,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黄华带领团队,打破陈旧的教学方式,摒弃冗余的教学资料,从零开始,从学生角度出发,将统编教材重新梳理,制作了线上课程《儿童口腔医学》,并于2020年10月于中国大学MOOC上线。这一线上课程至上线以来,共开课4次,作为医学生的线上学习资源,线下课堂的补充,累计选课人数近万人。通过线上课程,同学们可以反复观看经过精心打磨的课程,巩固基本知识,回到课堂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应该知识模拟临床实际情况分析病例。课程改革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并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线上一流课程,在全区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也斩获佳绩。


侯华新:眼疾不卸育人重担 微光点亮“药”强人生

侯华新,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40年。虽身患严重眼疾38年,始终满腔热情、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取得丰硕的科研、育人成果,荣获广西医科大学教学名师称号,多次被评为广西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和“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其忘我工作的感人事迹在2019年9月广西卫视《我和我的祖国》栏目报道播出,并载入“学习强国”广西学习平台内容,引起强烈反响。2021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

眼中有拼劲,投身科研争做药学领域开拓者。1984年,从中山大学毕业踏入教师队伍不久的侯华新,却患上严重的青光眼,视神经严重萎缩,微弱的视力给他造成了严重的障碍。面对挫折,他没有退缩,初心的使命更加激发起他对工作的热情拼搏,对科研的精心钻研。广西是鼻咽癌高发区,治疗的主要手段为放射治疗,然而肿瘤细胞会产生辐射抗拒,需寻找增敏剂提高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针对这一难题,侯华新决定将广西盛产何首乌含有的蒽醌化合物开发为新型的放射增敏剂。2004年,他带领学生到百色地区采集了100多斤的生首乌,采用浸渍、渗漉、煎煮、连续回流提取,不分昼夜过柱分离,最终获得系列蒽醌化合物。2013年该研究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在潜心科研活动的同时,他十分关注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工作,注重科技转化,主动到百色、凌云、乐业等地进行科技扶贫宣讲活动。

眼中有责任,做传道授业播种人,教学改革探路者。在侯华新40年的教学生涯中,教学形式经历了板书教学、电脑授课、网络直播等方式的改变,每一次变革,对只有微弱视力的他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药学知识抽象难懂,为上好每一节课,侯华新时常请家人和同事、学生帮助查找资料、朗读他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及最前沿的学科进展,并将其融入到每一年的课堂讲授内容中。侯华新将课件每一个页面的教学内容逻辑性、条理性分解为几十个动画,图文并茂,为学生的理解与吸收提供最大的帮助,这对于视力不好,需要课前背熟课件内容的侯老师而言,是个大工程。为此,侯华新每年有三分之二时间用于备课。几乎每晚都工作到凌晨。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他主持制作的网络课件荣获全国多媒体课件竞赛二等奖。40年来,侯华新共担任十二门课程的授课工作,创立了四门研究生课程,承担的教学工作量超过2万学时,历年名列教研室前茅。面对学生上百篇需要修改的论文,侯华新全部做到亲力亲为。在给同学们修改论文、尤其是英文文章时,侯华新坚持拿着放大镜对着屏幕,字斟句酌,精益求精。近几年由于视力进一步下降,他便求助家人或学生一字一句朗读,不厌其烦逐字逐句修改。目前已指导硕士、博士生30名,本科生不计其数。

眼中有大爱,以德育人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同行人。40年来,侯华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思政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参与学校“党建+立德树人”、“与学生结对共建”活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多次带领学生到广西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党史学习和革命传统教育。近年来通过线上线下,创新性与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包括党组生活、文献分享、诚信教育、才艺展示等。科研诚信、廉洁从教是侯华新给旁人留下另一深刻印象。他时常告诫学生恪守学术规范,追求学术真理,实验结果要经得起实践的验证。从招收的第一位研究生到带教的每位本科生,他们的实验结果都必须实验结束第一时间上交原始数据及图片,无论多忙多晚,都要分析判断学生的实验结果,及时给出建议。

2022年教师节,学生赠予侯老师锦旗上的两行大字“遍载桃李树,广育栋梁材”,正是他从教40年的真实写照。


李俭:教书育人献爱心 爱岗敬业展风采

李俭,广西医科大学玉林校区、附设玉林卫生学校临床医学部常务副主任。从教30年来,长期辛勤耕耘在医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爱岗敬业,主要讲授《妇产科护理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概要》等医学专业课程,年均达500学时/学年以上。教学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和督导教学评价优秀率为100%,连续十八年荣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多次获“先进工作者”称号,2020-2021学年获广西医科大学“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2021-2022学年获广西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称号、“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不忘初心,苦心修德,满怀赤诚铸师魂。李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充分展现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荣形象;担任班主任工作二十六年来,她做到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用真挚的情、浓浓的爱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她对她的学生倾注了满腔热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从日常生活起居到专业课程学习,她给予同学们亲人般的关爱和帮助,李老师秉承着“春风化雨,以爱育人”的态度,成为了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鉴于班主任工作成绩显著,李老师先后2次取得“自治区优秀班主任”称号,玉林市先进班集体班主任1次,校级优秀班主任2次,参加广西中职班主任技能大赛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潜心教书,因材施教,三尺讲坛竞风流。李俭从教30年来,长期辛勤耕耘在医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爱岗敬业,年均达500学时/学年。在教学中,她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学改革,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面对学校中职、高职、本科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探索出多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层次学生中有针对性选择应用,在教学中取得较好成效,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从课本向临床过渡,李老师的教学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和督导教学评价优秀率为100%。

痴心教改,教研相长,医教路上写华章。如何培养适合医院需求的合格护理人才呢?这是李俭从教以来一直在探索实践的问题,她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致力于护理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针对校院之间人才供求规格不一致、学生软技能培养条块分割、学生软技能培养监控不到位、软技能培养路径设计偏差等严重影响软技能培养效果的问题,从三个维度构建的软技能五大核心要素为依据,构建护理软技能培养模式,经过李俭主持的科研团队十四年来的培育研究,形成了《医教协同下“三维构建、四位共育”中职护生软技能培养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2021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被区内外多家学校和医院广泛应用,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显著,赞誉连连。


李德:初心不变育桃李 倾尽丹心铸师魂

李德,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高校兼职硕导,“国培计划”“区培计划”授课专家。从教26年,她躬耕基础教育热土,坚持教学改革创新,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用爱点亮孩子“心灯”,打造“生命教育”品牌活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被聘为广西“双师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小学数学指导学校项目负责人。

无私奉献,坚守初心,以爱育爱丰盈生命的底色。李德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她总是能迅速捕捉到班里最需要帮助的孩子。有个孩子因接受能力慢,父母监管不到位,因此成绩跟不上、自卑又内向。李德知道后感到非常痛心,下定决心要帮助这孩子走出阴影,重拾自信。她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从三年级的计算开始补习……在她耐心辅导和鼓励下,这孩子慢慢地乐于与老师对话,并不断突破,取得进步。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的李德,在和孩子们的日常交流中发现了孩子们的细微变化,孩子们提起自己的父母,经常会抱怨“我的爸爸/妈妈太忙了!”她知道这些孩子的父母很多都是医务人员,疫情之下,很多孩子的父母奔赴抗疫一线,陪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她深知医护人员的不易,同时也知道家长对孩子陪伴的重要性。她组织教师开展 “爱心入户大家访”,挨家挨户地进行家访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这次的家访行动让李德和老师们深刻了解到了医护人员家庭的不易。为了解决医生经常加班,不能及时接孩子放学的情况,她在学校设置了专门的课后服务留校班,每天还安排值守的工作人员陪伴未能按时回家的孩子直至家长到校来接。为了加强家校沟通,李德充分利用学校医疗大背景的资源,依托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丰富资源开展生命教育,建立生命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课改先行,勤思苦研,坚持争当教改排头兵。刚满三年教龄的李德,便成为了广西第一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课改实验教师。为了能更好地发挥第一批实验教师的辐射作用,落实好实验教材的教学任务,她勤奋用功,阅读大量书籍、临摹经典课例、对比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不断尝试新的教学设计,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得到提升。每个学期她都随专家深入广西各地进行教材培训,积极承担各级培训大会的展示课任务,在不断地打磨中,展示的课堂均获得高度赞誉。勤于笔耕,她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案例。

带头实践,专业引领,助力青年教师齐头并进。李德老师对青年教师的 “传、帮、带”是无私且充满热忱的。她带领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学比赛,多次获奖。为了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李德老师热心支教工作,多次被聘为“国培计划”“区培计划”授课专家,授课及培训讲座达三十多场次,积极参加乡村送教活动培训教师总人数超出千人以上。凭借着她对教育的那份深深地执着,2019年、2020年,她连续两年光荣聘为广西“双师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小学数学指导学校项目负责人,承担主要录课任务,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