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西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媒体看医大】《科技日报》刊发曾志羽校长主题教育调研文章:打造医教研综合发展的高水平队伍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29    作者:科技日报    

12月29日,科技日报5版“大兴调查研究特刊”摘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宣传教育领域大兴调查研究的思路举措、进展成效和成果经验。刊发我校校长曾志羽调研文章《打造医教研综合发展的高水平队伍》。敬请关注!

报道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12/29/content_564829.htm?div=-1

打造医教研综合发展的高水平队伍

曾志羽 广西医科大学校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医学教育肩负着助力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双重使命。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西医科大学坚持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科研体制改革、科研成果转化,以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推动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打造医教研综合发展的高水平队伍。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开门听建议、开门学经验、开门搞调研,瞄准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问题,召开各类科研骨干人员座谈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先后到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90余家单位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出学校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中亟待改善的薄弱环节,比如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医学生科研能力不足,科研成果质量不高、成果转化率较低、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上投入精力不足,科研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不够充分等。

  转化调研成果是开展调研的根本目的。针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更加自觉地履行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学校将继续坚持引育并重的用人机制,坚持人才强校战略,规范人才引进流程,提高人才引进的精准度,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通过多重科研训练、多项重大任务,在实战中培养一批能够“挑大梁”“当主角”的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打破传统的以专业为主导的科研模式,整合多学科力量组建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的研究团队,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开展“科室—医院—学校”多层级科研团队建设,将导师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实效作为评聘评价的重要考核要素;修改并完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引导临床医学生对科研能力形成正确认识。

  二是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更加有力地激发有组织科研创新活力。学校将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和组织管理,统筹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布局更合理的平台,稳步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建立资源配置一体化机制,实现平台、仪器、信息等资源共享。不断优化创新主体激励机制,继续坚持“破五唯”与“立新标”相结合,建立起与基础研究相匹配的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评价激励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支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弘扬科学家精神常态化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和团队创新创造的主观能动性。持续优化科研服务保障机制、资源投入机制,继续完善学校科研服务保障机制。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针对科研平台经费与场地问题,学校及时拨付1500万元专项科研经费,提供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科研场地。针对人才问题,学校为每名高层次人才配备了1—2名科研助理。针对学科建设问题,学校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对提档晋级的学科给予政策倾斜支持。

  三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更加高效地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将继续坚持目标导向,加大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打造影响力强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和卫生健康科技服务高地,着力加强有组织科研。继续坚持成果导向,持续完善内部科研管理机制,深化以学术贡献和创新价值为导向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继续坚持应用导向,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加强校企合作,启动以“守正 创新 融合 转化”为主题的“杏湖科创论坛”和“名家论坛”,拓宽校企合作的沟通渠道。加强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各类科研成果转化第三方机构的合作,稳步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