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 发布时间:2025-03-05 作者:光明日报、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光明日报、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记者采访我校全国人大代表谭国鹤。谭国鹤聚焦报效祖国建功西部、为大健康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报道链接:
光明日报:【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饱蘸热爱,写下建功西部的青春华章”
https://news.gmw.cn/2025-03/14/content_37905474.htm
广西日报
#实干争春看广西#谭国鹤代表:为大健康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
https://weibo.com/tv/show/1034:5140831665848366
广西日报
推动广西打造AI+脑科学发展新高地
https://gxrb.gxrb.com.cn/?name=gxrb&date=2025-03-07&code=011&xuhao=6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脑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国鹤
党媒联动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付玮烨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
脑科学是21世纪最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当前,人工智能热潮奔涌,该技术与脑科学的深度融合是全球科技革命的重要方向。推动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相结合,对广西有何意义?如何更好地推动二者相融?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脑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国鹤就这一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广西有望通过‘小切口、深融合’策略,将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结合为区域性创新名片。”谭国鹤表示,广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医疗资源,充分以“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卫生事业,推动脑科学发展,将发挥出这一交叉领域的独特潜力。
“相关单位牵头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脑电图(EEG)自动诊断系统,能提升基层医院对癫痫、睡眠障碍的识别效率。”谭国鹤提出,可以将研发成果与区位优势有机结合,构建中国—东盟脑科学合作枢纽,输出医疗技术标准。
他建议,广西应在制度制定、政策扶持、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前布局:在机制上,推行数据共享,制定《广西脑健康数据管理条例》,建立向科研机构与企业开放的脱敏处理脑疾病数据库;在政策上,设立“广西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对初创和早期技术企业提供扶持,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在研发上,整合区内高校资源,联合本地三甲医院建立“临床—科研—产业”转化平台,聚焦脑机交互、神经解码、类脑计算三大方向,打造“健康管理、疾病预警、诊断、控制、治疗、康复”全链条式神经系统疾病监管系统;在教育上,引导广西医学类高校增设“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拓展本研贯通的长周期人才培养,开展与区外高校共建博士后工作站等工作。
他还建议,可以与粤港澳大湾区开展研究合作,打造桂粤港澳脑科技走廊,“通过借鉴粤港澳大湾区经验,引入深圳华大基因、香港科技大学等机构在广西设立分中心,重点布局神经智能调控设备、AI辅助诊断器械的研发与生产。”